国泰航班,一个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它曾占据香港80%的市场份额,斩获四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称号。
可在背地里,它却是“吃中国饭,砸中国碗”,干出了众多让人愤怒之事:泄露乘客资料、员工支持“港独”、怂恿罢飞内地航线...
这一切都让国泰航空的声誉直接跌到谷底,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那么,国泰航空为何会做出这些愚蠢举动?它现在又是怎样的下场?
离谱操作
2017 年,一则关于国泰航空要求员工必须佩戴中文名牌的消息引发了广泛讨论。
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毕竟国泰航空的员工中,中国香港人占了很大比例,使用中文本应是很自然的事,为何还需要公司以强制手段来推行呢?
深入了解后人们才发现,当时国泰航空内部存在一种颇为扭曲的氛围,员工普遍习惯使用英文名,甚至觉得用中文名 “掉价”,这种对自身文化的轻视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歧视链。
在香港这个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中文是法定语言之一,这种对中文名的排斥,不仅背离了当地的文化根基,更隐隐透露出对内地文化的疏离与不认同。
让不少关注此事的人感到不适,也意识到国泰内部风气明显有问题。
时间来到 2023 年,国泰航空的歧视行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乘客爆料,在飞行途中,内地乘客提出想要一条毛毯,却遭到了国泰员工的拒绝,甚至还被嘲笑不会说英语。
然而,当外国乘客有同样需求时,这些员工却态度热情,转头就为其拿来毛毯。
这种区别对待如此直白,丝毫不加掩饰,深深刺痛了内地乘客的心。此事一经曝光,迅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不满。
但这些歧视事件,与国泰航空所做的其他事情相比,或许只能算是小问题。
2018 年,国泰航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信息泄露事故,这起事故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震惊。
据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事故导致 940 万名乘客的个人信息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其中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出行记录等敏感内容,更有 403 万张信用卡的数据被泄露,这涉及到乘客的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面对如此严重的安全事故,国泰航空并没有第一时间公开信息、承担责任,反而试图隐瞒。
直到纸包不住火,在各方压力下,才不得不公开此事,这种对乘客权益的漠视,让广大乘客对其信任度大打折扣。
而 2019 年发生的事情,更是让国泰航空的形象一落千丈。
当时,“港独分子” 在香港掀起一系列搅乱社会秩序的非法活动,严重破坏了香港的稳定与繁荣,损害了香港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国泰航空内部却出现了大量支持这些非法活动的声音,这无疑是在挑战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底线。
更令人愤怒的是,国泰航空的副机长廖颂贤,竟然穿着代表航空公司形象的制服参与到暴动之中。
对于这种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国泰航空的处理方式却让人瞠目结舌 —— 基本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的处罚。
这种纵容态度彻底激怒了国人,大家纷纷对国泰航空的做法表示强烈谴责。
要知道,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支持 “港独”、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都应受到严厉惩处,而国泰航空的不作为,无疑是在助长不良风气。
那么,国泰航空为何敢如此行事?
国泰的下场
事实上,国泰航空并非中国企业,它的起源带有浓厚的西方印记。
1946 年,两位英国飞行员在香港创立了这家航空公司,在当时英国殖民者以及港英政府的扶持下,国泰航空凭借着特殊的政治和地理优势迅速发展壮大。
在那个年代,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国泰航空在运营上得到了诸多便利,比如航线资源的倾斜、政策上的优待等,这为其早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内地市场逐渐开放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国泰航空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
依托中国内地广阔的市场空间、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以及与香港紧密的经贸联系,国泰航空不断拓展在内地的业务,开通了多条往返内地主要城市的航线。
借助中国市场的强劲动力,国泰航空的规模持续扩大,航线网络不断完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最终成长为一家在国际航空界颇具影响力的航空公司,一度被誉为 “亚洲之光”,风光无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国泰航空的态度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逐渐变得越发傲慢,做出了一系列愚蠢的举动,一步步砸掉了自己辛苦积累的招牌。
它似乎没有真正认清自己作为一家在回归后的中国香港运营的航空公司所应有的定位,反而在一些涉及国家主权、民族情感的问题上屡屡犯错,不断消耗着公众对它的信任。
这种傲慢所带来的报应很快就来了。在国泰航空因一系列歧视事件和不当行为引发众怒后,中国民航局直接出手进行监管。
中国民航局发布禁令,禁止国泰航空涉事机组进入内地领空。
这一禁令的威力不容小觑,要知道国泰航空有大量航线需要经过内地领空,尤其是往返于内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航线。
禁令的实施直接导致国泰航空 30% 的航线被迫停飞,这对其运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影响了乘客的出行安排,也让公司的营收遭受了重大损失。
可即便面临如此严峻的局面,国泰航空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表现得满不在乎。
对于外界的批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国泰航空竟以 “员工自由” 为借口搪塞,这种态度彻底点燃了国内民众的怒火。
大家纷纷表示无法接受一家在中国市场获利的航空公司如此漠视中国民众的情感和国家的规定,于是发起了 “反对国泰” 运动。
一时间,大量民众选择抵制国泰航空,转而选择其他航空公司出行,这直接导致国泰航空的客座率暴跌 50%,其形象也一落千丈,甚至被戏称为 “港独专属航空”,声誉扫地。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后爆发的新冠疫情让本就陷入困境的国泰航空更是雪上加霜。
疫情对全球航空业都造成了重大打击,国际航班锐减,出行需求大幅下降,国泰航空也未能幸免。
然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国泰航空却做出了更不明智的举动,竟然呼吁 “罢飞内地航线”。
要知道,内地航线在其业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自断臂膀。尽管后来国泰航空很快就此事道歉,但民众早已对其失去了信任,这次事件让国泰航空再次遭遇重创,运营状况愈发艰难。
为了生存下去,国泰航空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进行大规模裁员,一口气裁掉了 5900 人,这一数字在其员工总数中占比不小,许多员工因此失去了工作,公司内部也人心惶惶。到
了 2024 年,国泰航空的处境更加窘迫,甚至不得不变卖 “家底”,将港龙航空出售。
此时的国泰航空,航线大幅缩减,只剩下了东南亚的一些短途航线,与曾经的 “亚洲之光” 形象相比,简直判若两家,境遇令人唏嘘。
回顾国泰航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迅速崛起,到后来的傲慢自大、屡屡犯错,再到如今的衰败,这一切都并非偶然。
它在香港回归后,没有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反而做出了一系列伤害民族情感、违背国家利益的事情。
正如康辉所说 “不作不死”,国泰航空的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
参考信源:
光明网 国泰航空第三次道歉:3人被解聘!绝不姑息
每日经济新闻 涉事空乘已停飞!国泰航空再次道歉,曾表示要成为“大湾区国际出行首选的高端航司”
粤友钱优配-股票配资宝-线上炒股配资-杠杆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